佛教为什么会认为世间皆苦?

文/刘尊元

很多人都对这种说法感到奇怪,世间的确有很多苦,但也有不少乐,怎么能一棒子全都打死,认为苦多乐少,或者说是纯苦无乐。

我看过很多人对此的解释,要不很牵强,要不就是顾左右而言它,没有一个观点让人信服。

这也难为他们了,因为没有实修,或者更准确地说实修没有达到禅定境界的人,是很难理解,也很难说清楚的。

就像一个从没吃过苹果的人,向别人描述苹果的味道一样的困难。

不论是冥想还是禅修打坐,到了一定的功力,自然会进入佛家叫:禅 定或是入定,道家叫坐忘或是无我的境界。

到了这一境界之后,除了感到身体的消失,另外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快感充满全身,而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,即使练完功之后也会存留较长时间。

这种快感是因为身体各个器官,乃至各个细胞非常放松舒适,而让人感到一种平缓、持续的快感。

此时体内的内啡肽或血清素,这些能让人感到快乐的分泌物估计不会少,而且是长时间的分泌。

通常情况下,想让身体产生一点这些快乐元素,我们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,例如外界的强刺激,买个包包或者跑上五公里。

但冥想就很简单了,找个安静的地方,坐着或躺着,只要身体放松到一定层度,这些快乐分泌物就会大量持续地产出。

对于一个道行深的修行者来说,任何时候都可以快速进入到这一境界,快乐之源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。

这种不需要外界因素就能产生的快乐,才是佛家所认为的真正快乐。

而我们世人的那些快乐,大多是由多巴胺产生的,需要建立在外界的物质情欲之上,为了达成往往要付出很多的艰辛努力,得到之后又转瞬即逝。

一个欲望被满足随即又会产生新的欲望,永无休止,至死方终。

了解了这些,你才能理解为什么佛家说世间皆苦。

世人的快乐都是高付出、低回报、短时间、无休止。

而得道成佛的人的快乐是:低付出、高回报、长时间、 连绵不绝。
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 (转载请注明出处:)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