冥想与放下

文/刘尊元

放下与舍,也就是断舍离、舍得的舍不一样,“舍”是直接抛弃,不要了,“放下”是暂时不去想不去管,把它放在那里晾着,任其自由发展。

等到需要,或是原本该它出现的时候,再去查看。

举个例子:你发了条短视频,不要老去看有多少人点赞,多少人留言,等到上传下一个视频的时候再去看,这个就是“放下”。

虽说很简单,但很多人都做不到,即使强压着不去看,也是百爪挠心,老惦记着。

就像那个著名的禅宗公案,老和尚已经放下了背上的女施主,但小和尚还念念不忘。

断舍离太过极端,很多人做不到。

还是放下比较符合人性,不是不要,也不是要,只是暂时不去想它。

因为想也没有用,还徒添了许多的烦恼。

世间的很多烦恼都是因为放不下,所以禅宗一向主张要学会放下,那该如何学呢?

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修炼“冥想”,因为冥想的整个过程都是在教你如何放下。

首先,放下一切现实生活中的俗事,花上十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,进行冥想的修行。

其次,在练的过程中,放下一切杂念,专注于身体的放松,一旦思想开始神游,立马把它重新拉回来。

最后,当你进入到禅定的境界,就真的放下了一切。

心中没有一丝杂念,身体消失,呼吸停止。

放下了你,放下了时间、放下了空间,整个世界都被你放下了。

可以这样说,冥想就是让你学会放下而准备的专业课程。

如果你放不下,除了增加烦恼,还会浪费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,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
事情,只要当时尽力而为就行了,至于结果如何,到时候自然会知道。

经验教训,也要在结果出来之后,才好去总结。

《金刚经》中有一句名言: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,据说六祖慧能因这句话而悟道。

“无所住”就是放得下,不被任何人任何事,所迷住或困住。

既拿得起,又放得下,不拘泥于任何形式,也不被任何形式所牵绊。

如果你做到了,那百分之九十的烦恼都会消失。
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 (转载请注明出处:)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