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十三科里最神秘最被人们误解和诟病的祝由术究竟是什么?
文/刘尊元
首先,什么是祝由?
我们都知道古代巫医同源,“醫”和“毉”同意,女巫叫“巫”,男巫叫“觋”或“祝”。
《说文·巫部》:“巫,祝也。女能事无形,以舞降神者也。”《说文·礻部》:“祝,祭主赞词者。祝通鬼神。《礼记·曾子问》:“祫祭于祖,则祝迎四庙之主。”郑玄注:“祝,接神者也。”
记得杨丽萍曾说过,村里的老人跟她说,舞蹈是用来与先祖鬼神沟通的。这样说来,舞蹈应该是起源于巫师们,施法时的肢体语言和形为艺术。
巫祝者,皆乃中华上古时期的高级知识分子,他们晓天文、懂地理、知人事,而且最重要的是能与鬼神沟通。
由,就是病由,病的起因,由头,原由,由来,也可以理解为病根。
所以,祝由有两层意思,一、通过念颂咒语,与鬼神沟通,去除病根;二、与患者交流,疏导情绪,去除病根。第一种是原始的祝由术,主要成分是心理暗示;第二种是后来的进化版本,主要成分是心理疏导。很明显,后者更被我们现代人所接受。

冥想加祝由,上古之人治病的唯二法则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 中,有详细的记载。
黄帝问曰:余闻古之治病,惟其移精变气,可祝由而已。今世治病,毒药治其内,针石治其外,或愈或不愈,何也?
黄帝问岐伯:我听说上古的人得病之后,只需要通过“移精变气”,再加上“祝由术”就可以把病治好。怎么到了现在治病,内要服汤药,外要通过针灸石砭,这样还有能治好的和治不好的,这是为什么呢?
啥是“移精变气”?就是导引,就是冥想打坐,把“肾精”转化成“元气”,气就会在经络里自行运转,修复身体。再通过“祝由术”,把憋在身体里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,双管齐下,就可以把病治好。
这里插上一句,为什么把汤药叫毒药?首先是药三分毒,其次,“毒”并不是贬义字,相反,毒代表了一种很强的能力,这种能力大体可以理解为“穿透力”,就象是一个锥子,可以把病毒或者有害的物质给穿透,破坏掉,弄死,所以才有了我们常说的“以毒攻毒”。越是猛药,毒性越大,只不过对于有病的人来说,不是毒药而是良药。
伯对曰:往古人居禽兽之间,动作以避寒,阴居以避暑,内无眷暮之累,外无伸宦之形,此恬淡之世,邪不能深入也。故毒药不能治其内,针石不能治其外,故可移精祝由而已。
岐伯回答道:上古之人和野兽同居,通过锻炼身体来避寒,躲在阴凉的地方避暑。内心没有眷恋羡慕这些情绪所困扰,外在环境没有等级上的划分,内心平淡祥和,病邪不能侵入太深。所以不需要汤药和针石,只要通过导引术和祝由术,就可以把这些浮于潜表的病给治好了。
当今之世不然,忧患缘其内,苦形伤其外,又失四时之从,逆寒暑之宜。贼风数至,虚邪朝夕,内至五脏骨髓,外伤空窍肌肤,所以小病必甚,大病必死。故祝由不能已也。
岐伯继续说:现在世道变了,内忧外患加剧,终日劳苦伤身,又不能顺应气候的变化躲避寒暑。就会被虚邪贼风所伤害,内犯五脏骨髓,外侵皮肤肌肉和七窍,所以小病变重,大病必死,这时再用祝由术就不好使了。
记得有人研究过,人类最幸福的阶段就是“采摘狩猎时期”,也就是内经上所说的上古。因为这个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简单,一次采摘或狩猎之后,就可以好几天不用劳作,整日歌舞吃喝,或者躺平发呆。
但到了后来的“农耕时代”,日出而作,日落而归,一日不得闲。田地变成私有财产,人口变多,阶级产生,每天都要去思考很多问题,内心和身体都倍受煎熬。
帝曰:善。余欲临病人,观死生,决嫌疑,欲知其要,如日月光,可得闻乎?
岐伯曰:色脉者,上帝之所贵也,先师之所传也。
上古使僦贷季,理色脉而通神明,合之金木水火土,四时八风六合,不离其常,变化相移,以观其妙,以知其要,欲知其要,则色脉是矣。
色以应日,脉以应月,常求其要,则其要也。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,此上帝之所贵,以合于神明也。所以远死而近生,生道以长,命曰圣王。
中古之治病,至而治之,汤液十日,以去八风五痹之病。十日不已,治以草苏草荄之枝,本末为助,标本已得,邪气乃服。
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,治不本四时,不知日月,不审逆从,病形已成,乃欲微针治其外,汤液治其内,粗工凶凶,以为可攻,故病未已,新病复起。
帝曰:愿闻要道。
岐伯曰:治之要极,无失色脉,用之不惑,治之大则。逆从倒行,标本不得,亡神失国。去故就新,乃得真人。
上面这些不是重点,我大体说一下意思。
黄帝说:我非常想知道病人能否治愈,如何判断病因,关键点在那,要象日月一样清晰明了,如何才能做到?岐伯说:观察色相和诊脉,这是从上古时期就传下来的。当时有位医官叫僦货季,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貌和诊脉,结合五行理论,四季变化,五脏运行,以及之间的微妙关系,就能治病救人。而这其中,就属“色脉”最为重要。
人的气色就象是太阳有明暗,血脉象月亮有盈亏,他们变化的要领,就是看病的要领。色相上的变化与四时的脉相相对应,这是上古帝王所珍视的秘密,因为它可以通神明,可以远离死亡,健康长寿。
中古时代的人们治病,先喝十天的米酒醪糟,祛除“八风”、“五痹”的病邪。如果还没好,再服草药,若标本兼治,也能治好。
后世的医生治病就不是这样了,不按四时变化,不懂阴阳调和,不判断先后顺序,等病已经成型,才用针灸治其外,汤药治其内,粗枝大叶,以为这样就可以治愈,谁曾想,旧病未愈,新病又起。
黄帝说: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?岐伯就说:治病的关键,无外乎“色脉”,知道了病因,治得时候果决,药到病除。不分先后顺序,逆从倒行,标和本都不得到治疗,失神伤身,最终就会病亡。把这些错误的思想丢掉,重新学习上古精神,还是可以成为真人的。
帝曰:余闻其要于夫子矣,夫子言不离色脉,此余之所知也。
岐伯曰:治之极于一。
帝曰:何谓一?
岐伯曰:一者因得之。
帝曰:奈何?
岐伯曰:闭户塞牖,系之病者,数问其情,以从其意,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。
帝曰:善。
注意,重点来了!
黄帝说:我听您讲了这么多,主要是说气色和诊脉,这个我已经懂了。
岐伯说:其实,治疗的方法就一个。
黄帝说:哦,是那一个?
岐伯说:就是这个病是因为什么而得的。
黄帝说:怎样才能知道?
岐伯说:找一个安静的室内,把门窗关严实,取得患者的信任,然后详细地询问情况,顺着他的心意说话。交流完毕,如果你看到他神采飞扬,说明心结已了,病很快就会好;如果还是黯然失神,那就是还没好,早晚得病死。
黄帝说:完美!
最后岐伯所说的方法,正是祝由术!念咒喝符水只是祝由的一个环节,目的是起到一定的心理暗示,让患者深信这样做是有用的。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环节就是与患者交流,把引起病因的病灶给找出来,并进行心理疏导,解开心结,病也就会慢慢好起来。
因为很多病都是“情志所伤”,也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,受到过伤害、委屈、误解、困扰等等,想又想不通,化解也化解不了,时间久了,就会生病。
这里插一句,民间流行的看相算命,同样能起到疏导心结的功效。云南这边的小县城,普通算一次也就几十块钱,当做心理咨询也蛮便宜的,还不用吃药,多好。
万病一碗水,这是普通人对祝由的偏见。现代人就以此认为是迷信,是糟粕,是愚昧无知。严格说来,喝符水属于“禁科”,元朝时期就从“祝由”里分离出来。祝由的主要方法还是“话疗”,就是我们所说的闲聊,东北叫唠嗑。
几年前听过中医博士刘力红的一个音频,讲述他去东北找到一个会祝由术的刘善人,亲自目睹了整个治疗过程,感兴趣的朋友可在文末的音频链接里听一听。
最后说一个我小时候的经历,有一次发烧,怎么也退不下去。我妈就给我弄了一次“泼水饭”,就是用黄纸在我头上绕几圈,然后说一些祖先保佑,邪祟赶快离开之类的话。然后点燃黄纸,丢进事先放有一点米饭、菜和水的碗中,然后再把这些都倒掉。说来也神奇,完事之后我立刻出了一身汗,病也好了大半。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 (转载请注明出处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