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经典推荐之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:上篇
文/刘尊元
从今天开始,我打算不定期地推荐一些道家经典,但不是老庄之类的大经,而是后世一些人写的,我认为还不错的。当然了,推荐和点评肯定会明显带有我自己的理解和偏见,好在你们也不只看我的一家之言。
我会以三十多年的实修经验,去审视,去挑选,去解读,不会因为很多人都推崇就去跟风,也欢迎大家友善交流,求同存异。
今天要推荐的是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,说得有点拗口,按理来说应该叫:《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》比较顺嘴。可能意思是:太上老君说的,要经常清静无为的一部经书。不管了,后面我们就以《清静经》来代替。
原文不长,仅三百九十一字,但大道至简,真传一张纸,假传万卷书。越是重要的东西,越是简单明了,越是不会去弯弯绕绕,让你看得一头浆糊。
好了,话不多说,我们开始,先是原文,后是我的解读和点评。

老君曰:大道无形,生育天地;大道无情,运行日月;大道无名,长养万物;吾不知其名,强名曰道。夫道者:有清有浊,有动有静;天清地浊,天动地静;男清女浊,男动女静;降本流末,而生万物。清者,浊之源,动者,静之基;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
太上老君,也就是老子说:大道无形,孕育天地万物。这里所说的“道”,就是世界诞生和运行的规律,简单理解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种游戏规则,或是运行代码。总之,在“道”的范畴内,天地宇宙产生了,并且还按照“道”的规律在运行。既然是一个规则,是一串代码,那就不会有任何的感情,只要能让这个世界正常运行就行。
而这个规则,这串代码,我们也不知道它真实的名字叫什么,只知道世界万物在它的基础上运行,繁衍生息,所以就强行给它起了个名字,叫“道”。
道,有清晰也有浑浊,有运动的,也有静止的。天空是清晰的,土地是浑浊的,天空中的星斗是运动的,而我们站立的地面是相对静止的。
这里插一句,中国古代的人是知道地也是运动的,只是相对于一个运动的物体来说,就是静止的。在《逸周书·武顺篇》里有记载:“天道尚左,日月西移;地道尚右,水道东流;人道尚中,耳目役心。就是说:日月星辰是向西移动的,也就是左旋;水是向东流的,也就是说地是向右旋转的。
再插一句,古代所说的天圆地方,并不是说地就是方的,只是为了测量,方的好计算面积和长度。站在船上看海平面,站在高山看地平线,都可以看到一条弧线,不用任何科技手段就可以观测出地不是方的。

天圆地方这种说法出自《周髀算经》,《周髀算经》原名叫《周髀》,是秦汉以前中华大地上各位先贤,对天文和数学方面的总结。原文是这样的:商高曰:“平矩以正绳,偃矩以望高,覆矩以测深,卧矩以知远,环矩以为圆,合矩以为方。方属地,圆属天,天圆地方。方数为典,以方出圆。……是故知地者智,知天者圣。智出于句,句出于矩。夫矩之于数,其裁制万物,唯所为耳。”周公日:善哉!
下面简单解释一下。
商高说:平放的矩尺可以检查绳墨是否笔直,垂直的距尺可以测量高的度角,把矩尺倒过来向下可以测量地平线以下的深度,执矩尺的斜卧边可以用比例求出距离的远近,执矩围绕中心转动就形成一个圆。四个矩可合成一个正方形。方的形状测算地面时比较方便,而圆的形状观测天体比较方便,所以在测量时,我们习惯把天画成圆的,而把地画成方的。因为画成方的,可以用直线和数字标明长度(有了长度就可以算出面积和方位),而有了方就可以画出圆……知道地理知识叫智,通晓天文叫圣。智出于勾股定理,而勾股又源于矩尺。知道了这些知识,就可以测量和计算世界万物,让他们皆为我所用。
周公感慨道:您太牛掰了!
再再说一点,传统的女娲伏羲画像中,女娲娘娘手中拿着圆规,而伏羲手里就握着矩尺,这可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两大法宝,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科学务实的方法,中华文明才会延续几千年。

好了,再说回《清静经》。
男子是清醒理性的,女子是混乱感性的,所以男人好动,而女人好静。万事万物的规律本源是下降沉淀,从混浊变清澈,并流向末端。就象宇宙诞生之初,大爆炸之后,一片混沌,充斥着各种离子,后来在规律,在道的作用下,慢慢沉降,形成星云,最后凝聚成各种形态的星球,填充于宇宙各个角落。这是宏观的角度,那微观的角度就是气,人体内的气一开始也是混乱的,修行得法的人,让自己的身心静下来,这个气也就跟着下降沉淀变清,最终流动到四肢末梢,也就是我们的手和脚,所以这些地方最先感受到触觉的消失。等这些末端都填充满,才会继续充盈整个躯体。
沉降变清,并流入末端,只有到了这一步,万物才得以产生。从宇宙的角度来看,各种元素形成,并驱于稳态,生命才开始诞生。从修行的角度来说,气开始向末端聚集,最终充满全身,这时元神才能显现。大到宇宙,小到我们每个个体,尽管体量上看有着巨大的差别,但规律上都是一样的。只要你搞清楚了这其中的规律,放之宇宙都行得通。
清,是由浊开始的,或者说万事万物,在最新开始的时候都是混浊的,混乱的,没有规则秩序的。动,是以静为基础的,在动之前,你肯定是先处于静态的。人,如果能经常让自己处于清静的状态,那天地万物都归你所有,因为静才是事物的最终形态,静才能生万物,如果始终处于混乱的状态,是孕育不了生命的。
修行也是一样,只有处于清静放松的状态,从外表来看,好象没有生机,象一根枯木,但其实静为动之母,在体内,正孕育着新的生命,也就是元神,或者叫元婴。即便没有后面这些难以理解的东西,当你放松到一定程度,人体进入到休眠模式,对于机体的保养和修复,也是有着莫大的好处。所以,我是非常赞同《清静经》的观点,清静才是修行的法门,才是最重要的,呼吸、止念、观想,这些都统统靠边站,只需要做到真正的清静无为,就能入道,就能成佛。
大道至简,庸人化繁。所有那些繁琐的,乱七八糟的修行方法,都是后人的画蛇添足。我派的修行法门就是遵从这种原则,效果巨好,所以才会苦口婆心地向各位同修说,修行其实很简单,只要做到放松就好。其实,放松就是清静,因为你只有放松了,才能达到真清静,或者只有内心真清静了,才能达到真放松。古代没有放松这个词,所以用清静来代替,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件事。
未完,待续……
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 (转载请注明出处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