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经典推荐之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:中篇
文/刘尊元
夫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;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常能遣其欲,而心自静;澄其心,而神自清;自然六欲不生,三毒消灭。所以不能者,为心未澄,欲未遣也;能遣之者:内观其心,心无其心;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;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;三者既悟,唯见于空。观空亦空,空无所空;所空既无,无无亦无;无无既无,湛然常寂。寂无所寂,欲岂能生;欲既不生,即是真静。真常应物,真常得性;常应常静,常清静矣。如此清静,渐入真道;既入真道,名为得道;虽名得道,实无所得;为化众生,名为得道;能悟之者,可传圣道。

夫是叹词,没啥意义。人的元神好清静,但是这个心,老是去骚扰它。而我们知道,识神具下心,所以其实是识神在使坏。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多次说过,只有当我们的识神关闭之后,元神才能显现,也就是在识神不再干扰元神,我们才能感知到元神的存在。其实就是元神重新主导身体,让我们通过它来感知自己,感知世界。而其它时间里,我们都是通过识神来了解这个世界的。
这里可能有点复杂,简单来讲,我们身体里一共有两套系统,一套是识神系统,一套是元神系统。两套系统都在运行,且分管不同的领域,只不过普通人只能感觉到识神的运行,而元神只有在修行达到入定的时候,在暂时关闭识神的前提下,才能感觉到它的运行。
好了,就只讲这么多吧,还不清楚的话,可以去看我之前有两篇文章专门谈元神和识神,这里就不再重复。
人心也喜欢清静,但是欲望老是去牵引它。如果你能做到经常遣散欲望,心神自然会变得清静。让心澄清沉静下来,元神自然清明显现。接下来,自然不会生出各种欲望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六种感官所带来的欲望。三毒既为三尸,上尸彭琚、中尸彭瓒、下尸彭矫。上尸好华饰,中尸好滋味,下尸好淫欲。人如果能断其华服美饰,远离各种美食美味,戒掉淫欲,去除此三项,就能使毒消灭,三毒既灭,就能神若炁畅,自然清静。
如果做不到,那是因为心没有沉淀下来,欲望没有被遣散。要是真遣散了,向内观察这个心,是观察不到的,因为心只有在有念想的时候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,如果没有一丝杂念,没有一点情绪,就相当于这个心不存在了。
向外观看这个身体形态,看不到了,因为眼睛是闭着的,你看不到,也就感知不到,感知不到,也就相当于它不存在。
再去感知自己的身体,以及周边的物体,由于触觉的消失,你与椅子、垫子、床面的接触感消失了,就相当于身体和周围物质世界都消失了。没有过冥想经历的人,可能很难理解这种现象,但这的确存在,而且是修行初期的必经之路。

这三者都感知不到了,消失了,那就到达了空的境界。观察这个空中还有空,等空到极致,再没有空了,空到无一物,空到什么都没有,达到真空,就会感受到一种寂静。
这里补充说明一下,冥想修行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现象,或者叫境界,不是单一的,一成不变的,而是每种现象每种境界,都有不同的层次。你比如我们之前说过的“触觉消失”,也分很多不同的程度,一开始是酥酥麻麻的,然后是触觉似有似无,再然后才是彻底的毫无触感,而且这三个阶段之间又可分出不同的层次。
再比如这个“空”,也分很多层次,初期只是觉得心无杂念,然后是安静祥和,再然后是静寂无声,仿佛置身于宇宙深处。我曾做过比喻,就相当于你进入了一个隔音效果非常好的录音棚,平时那些习以为常的白噪音都没有,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安静。而冥想到了入定的境界,比这种还要更安静。
而在这种静之又静的状态下,请问你的欲望如何还能产生?欲望既然不能产生,那才是达到了真静的境界。
这里有点不好理解,是因为语言文字的贫乏。我们只有一个静字,而比静还静的字不知道,即便我说是“寂”你也无法理解。就象我们无法理解爱斯基摩人对雪的不同称呼,我们感知不到这么细微的变化。
所以禅宗才定下“不立文字”的教义,就是因为文字会成为你修行道路上的绊脚石,拦路虎,阻碍你一路向前。

或者,我们也可以向爱斯基摩人学习,把触觉消失的不同程度,以及静的不同程度,分别用不同的文字来描述。但接下来又会产生新的问题,这些字我要如何向你们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,会不会越解释越糊涂?所有的解释都不如你自己亲自体验一下,来得真切,来得准确。
这种真静的境界经常出现的话,就能固化,什么是固化?就是能固定下来,不再发生变化。经常有学员问我,为什么我前天出现了触觉消失,这两天反而没有了?这就是没有固化下来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复无常,或者是有起伏,不固定。就象你学游泳,在还没有真正学会之前,有可能今天游得好一点,隔天来反而变差了,但是,一但你真正地学会了,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,也不会退步。
修行也是一样的,也属于一项技能,只不过这项技能比较高极而已。但如果你真正地掌握了,也不会再出现反复起伏的现象,这就叫“真常应物”。“真常得性”也是相似的,真静这种现象一但固化下来,成为你的一种本性,本能,那谁也偷不了夺不去,终身和你捆绑在一起,成为你的一项技能,一种属性。
长时间地发生固化,长时间地感受到清静,这才是经常性地清静。到了这一步,你才能说真正走入了修行入道的大门。真道就是得道,虽然叫得道,但其实并没有获得什么,为了教化众生,所以才叫它为“得道”。如果能领悟这其中的缘由,就可以去传道了。
解释一下,为什么得道了,又说其实并没有获得什么,那究竟是否得到了什么?难道真的什么都没有获得?看到这里,可能有大聪明会说,这跟看山不是山,到看山还是山,一样的道理。你非要这么说,也有一定的道理,但这句话要经历过的人才能说,你说的话,那就属于鹦鹉学舌。
所以说,怎么说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要经历过。那,修行得道的人,究竟经历过了什么不得了的事,然后再跟世人说,其实我什么都没得到?
那就是从清静入手,最终到达寂静无声的“空”境界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定、禅定、止念、呼吸停止等等,名称上你可以叫什么都行。因为这些都是会发生的现象之一,但不是全部。就象盲人摸象,你说是柱子也行,说是一堵墙也行,说是一条绳子也行,但你所说的只是它的一部份,所以说,文字在修行者眼中就是一个障碍。不论你怎么说都不对,一说就错,再说再错,还说还错。
在这种空的境界之下,你不能思考,感知不到自己和世界,或者说是与整个宇宙都融为一体。没有空间,没有时间,没有你,也没有世界,没有生也没有死,但又能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自己还活着,还能记录下这一切奇妙的感觉。
好了,就说到这里吧,再说我估计你们更迷糊了,一切文字都是魔障,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真正理解。

而在经历过这种境界之后,你获得了什么?好象什么都没有,你还是原来的你,没有增加一两,也没减少半钱。但好象又有很多,你知道了宇宙的真象,世界的奥秘,那就是一切为空,而空中又蕴含着一切。众生平等、天人合一、万物一体,等等这些古老的东方思想,你一下子就全明白了,而且知道的是那么刻骨铭心。世间的爱恨情仇,生老病死,荣华富贵,都不再重要。所有的一切,跟此时此刻的体验比起来,就如同垃圾粪草,你以前的生活就象是在地狱,有着无尽的痛苦,而此时的你如同在天堂,有的只是平和地快乐。
人,只要还是以肉身形式存在,就一定是为了追求快乐。凡人的快乐太少,痛苦太多,修行入道的人,天天都沉浸在快乐里。你没有经历过,所以无法想象,因为想象超越不了认知,而认知就是你所有的经历总和。
未完,待续……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 (转载请注明出处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