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玄学原来是心理学—《金花的秘密》荣格学习《太乙金华宗旨》后的读书笔记:中篇

文/刘尊元

我们当然会感受到情感,并且为之震撼,受之折磨。但与此同时,我们也能觉知到一种更高的意识,它阻止我们把自己等同于情感,使我们能够客观待之,并可以宣称:“我知道我在受苦。”我们这部经典在谈到昏沉时说:“昏沉而不知,与昏沉而知,相去奚啻千里。”这也完全适用于情感。

这里还是在讲意识与无意识,理智与情感的事,但后面对昏沉的解读,明显就是鸡同鸭讲了。《太乙金华宗旨》中所说的昏沉,是冥想打坐中的一种状态,头脑昏昏欲睡的情况,跟意识与无意识,理智与情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。

在我的工作实践中,时常会遇到病人凭借一种难以理解的能力而超越自己,对我来说,这乃是最宝贵的经验。在此期间我终于认识到,从根本上说,最大、最重要的人生问题都是解决不了的,因为它们表达了内在于一切自我调节系统中那种必然的两极性。它们不可能解决,而只能超越。因此我问自己,这种超越的可能性,也就是心灵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,是否是不正常的?

最大最重要的人生问题都是解决不了的,这个我同意。这也是东方思维早就看到的,重要的不是解决,而是让自己接纳,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,就是把快乐最大化,把痛苦最小化。发财成名你控制不了吧,生老病死也由不得你吧,所以你只能接纳,不论你相信轮回还是相信天堂,一个很简单的设定,就可以让你脱离苦海。

尽管这一世活得很苦很累,但我可以上天堂,去极乐世界,或者是来世享尽荣华富贵。你别去想是真是假,效果是真的好使。人这一生,也就几十年,多一份快乐,就少一份痛苦。真相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活得不那么苦,那么累了。如果按西方人的思维,或者科学的方法,去追究去细分,那痛苦就会不断地向你涌来。

为了取得进步,解放自己,这些人做了什么呢?据我所知,他们什么也没有做(无为),而只是让事情如其本然地发生,正如吕祖所教导的,如果一个人不放弃他的执着,神光就会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转。让一切顺其自然地发生,无为而为,“放开自己”……

无为而无不为,这是老子说的,属于道家的无为法,我们所说的冥想就是无为法。但《太乙金华宗旨》属于道教的有为法,是要逆天改命,白日升仙的。

即使成功地克服了最初的困难,意识随后还会进行评判,试图对幻念进行解释、分类、美化或贬低。这样做的诱惑简直无法抗拒。在全面而忠实地观察一段时间之后,意识的急躁就可以得到遏制,这是势在必行的,否则就会产生阻碍性的力量。但是在每次观察幻念时,必须把意识活动重新搁置一边。

我一直吐槽西式冥想的一点,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,来观察评判身体的变化,感情是出自这里啊。这就是以西方人的思维,来强行解读东方文明的弊端。

中国人可以把整个中国文化的权威当作后盾。如果他走上了这条漫长的道路,那么他所做的会被视为他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。而西方人若想真正走上这条道路,则会遇到理智、道德、宗教等各方面权威的反对。因此,人们要么极为省事地模仿中国,把处于困境的欧洲人抛下不管,要么试图重新回到基督教会的欧洲中世纪,重新筑起欧洲的高墙,把可怜的异教徒和人种学的好奇心挡在真正的基督徒之外。

的确,东方没有西方那种自大和偏见,更多的是包容,是和谐共处。尤其是中华文明,只要是好的,都会被吸纳进来,最终演变成我们文明的一份子,你比如佛教、科学和现代化。

西方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没有道的概念。“道”这个字由“首”和“走”两个字组成。卫礼贤将“道”译为意义,其他人将它译为“道路”或“天道(天命)”,甚至有人译为“上帝”,就像耶稣会士那样。这些不同的翻译可以表明翻译中的困难。“首”可引申为意识,“走”表示沿途旅行,因此“道”表达的观点如下:有意识的行走,或者自觉的道路。这与“天光”的意思相符,“天光”也作“天心”,“在两目之间”,被用作“道”的代名词。

这里写得就比较通俗易懂了,可惜但凡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他在强行解读,我就不再吐槽,大伙看个乐就行。

当这些幻象在思维中出现时,就是凭直觉模模糊糊感觉到的那些法则或原则。这些法则或原则首先要被戏剧化或个性化。(稍后我们将继续探讨这些问题。)如果这些幻象体现在绘画中,呈现出的就是所谓的曼荼罗。曼荼罗表示圆圈,尤指神奇的圆圈。这个象征不仅出现在整个东方而且在西方也屡见不鲜,中世纪时期曾盛极一时。

这里开始讲金花了,这本书就叫《金花的秘密》,这个金花其实在《太乙金华宗旨》里叫金华,金色的华彩,讲的是光的颜色。但可能是卫礼贤跟他说:在中国,华和花是可以通用的,金华就是金花。看到这点,估计荣格的两眼开始放光了,可算找到了。那就是很多有心理问题的人都会看到的一种幻视:一种复杂的几何图型,看着就象是一朵花。所以荣格坚定地认为,金华就是金花,就是古印度的曼陀罗花。在这么多文明中都出现,那一定是藏在全人类心里的潜意识。

我们写《金花的秘密》一书,就是要揭示《太乙金华宗旨》中的奥秘。金华是光,而天光是道。金华是一个曼荼罗,我经常会在病人给我的材料中碰到这个象征。

你看,为了给自己的新理论找证据,强行把《太乙金华宗旨》中一个不重要“金华”给说成了“金花”,并且还认为这就是全书的奥秘所在。

这些曼荼罗原本不过是人的心理事件的投射,这里被反过来作用于人的心理,就像是开启特定个体自性的咒语。也就是说,通过这些具体的仪式,一个人的专注力或者用更好的表达一一兴趣,被带回到内在的神圣领域,返回人类心灵的根源同时也是目的地,这个过程蕴含了生命和意识的统一。我们已失去这种曾经拥有的统一,现在必须要重新找回。

金花,也就是曼陀罗,不过是人类潜意识的投射,所以它反映的是人类心灵的根源,也就是集体潜意识。

未完,待续……
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 (转载请注明出处:)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