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玄学原来是心理学—《金花的秘密》荣格学习《太乙金华宗旨》后的读书笔记:下篇
文/刘尊元
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,回光就是“围绕自己转圈”。这样人格的各方面都被包含在内。这引起了光明与黑暗的两极交替,也就是白天与黑夜的交替。
原文的回光,只是把眼睛闭上,把目光收回到身体,按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就成了“围绕自己转圈”,还引伸出了光明与黑暗交替运行。
除此之外,他注意到一些我们这部经典中同样强调的事物,那就是,呼吸的中止。他说正常的呼吸停止并且被内呼吸(胎息)所代替,“就像是内部的人格而不是自己的机体在呼吸”。
冥想修行到了一定的境界,的确会发生呼吸的暂时停止,我曾多次解释过,这是因为身体进入到了一种低能耗模式,而产生的生理现象,跟人格是八杆子也打不到的关系。
如果我们否定潜意识的存在,并幻想我们已经摆脱了潜意识,那么潜意识持续发挥作用时就会变得无法理解,也就无法被意识所消化吸收。……这种心理会导致集体性的妄想、重大事件、战争和革命,总而言之,毁灭性的大众精神病。
这是在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,尤其是集体潜意识。
精神病就是人被不能为意识所消化的潜意识内容所控制。这些内容不可能被意识消化,因为意识已经否定了这些内容的存在。
再次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,精神病就是因为潜意识不被意识吸收所导至的。
通过了解潜意识,我们可以摆脱潜意识的控制,这就是这部经典的目的。它教导我们集中注意力在最深的光明中,这样做,我们可以摆脱一切内与外的纠缠。
冥想修行到了一定境界,的确能把思维活动给关闭掉,但这属于一锅端,不论是由大脑控制的意识,还是大脑也控制不了的潜意识,统统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。
这种境界是怎么修成的呢?(我们首先认定这部经典的中国作者不是在骗人;其次,他神志清醒;再次,他有极高深的智慧。)要想理解或解释经典中所论述的分离或者说解脱,我们要采取一条迂回的道路。
《太乙金华宗旨》的作者的确没有骗人,但参考我30多年的修行经历来看,也不全都对,具体的可以看我之前写的《每个时代都需要一本能读得懂的修行笔记——《太乙金华宗旨》读后感》。精神上也没问题,但这并不是智慧,而是一种极少人才能体验到的美妙经历,他只不过是把这种经历和方法给描述出来了而已。要想理解,方法只有一个,那就是亲身去体验,除此以外,别无它法。
在这部经典中提到的圣果(圣胎)和金刚体指的就是这种更高级人格的创造,这些语汇在心理学上其实是象征一种态度。
把元婴说成圣果或圣胎,并且认为是一种高级人格,如果可以的话,我会建议他看一些修仙小说,可能就会理解什么叫元神,什么叫身外有身。
中国修炼的哲学基础正是将死亡作为一个目标,并作出合乎本能的准备。在前半生的目标(如生儿育女)完成之后,就是对长生久存的准备,这也是对解脱了的意识的延续性的保证。这一过程使用生儿育女的象征来表达,指生出一个心灵中的精神体(细身),以保证高一层次意识的延续。细身与自古以来欧洲人都熟悉的灵体类似,欧洲人通过其他的象征、修持、信仰和基督教的生活方式来修成灵体。
死亡不是目标,结元婴,练阳神才是目标。这个修出来的身外有身,也不是精神体,而是一个肉眼能看到的法身,或者说是离子态的不朽之身。跟西方的灵体也不一样,灵体更象是我们所说的灵魂、阴魂、中阴身。
最近我收到一封我以前病人的来信,她用简单而恰当的语言为我描述了这种必须的转变。她写到:“阳光总在风雨后。通过保持安静与专注,去除所有的压抑,接受现实——接受任何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我希望它们成为的那样,我开始有了平时没有的力量和知识。……我现在可以与生活做游戏,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好是坏、是光明还是阴暗,总在不断地转换,而我对它们都欣然接受。我也同样全然接受我本性中积极的一面与消极的一面。这样,生活中的一切变得更有活力。
保持安静与专注,这个跟修行有点象了,接受现实,不论是好是坏,这有点禅宗的味了。这位病人的心态就比较东方,不是西方那种刨根问底,自寻烦恼。
我同时以同样的真诚欣赏东方的哲学家和他们不敬神的哲学观。我感觉他们也是运用象征的心理医师,对他们的话按字面意思照搬就大错特错了。如果他们的本义本来就是一些纯哲学的东西,那对我们就意义不大。但如果他们说的是心理体验,那么我们不但可以理解,还能从中获益非浅,因为这些所谓的纯哲学是在我们可以实际体验的范围之内的。
东方哲学家不是不敬神,而是中国的神大多是由凡人变的,并不是象西方那样,天生就是神。所以我们敬畏神,但也不怕神,如果神对我们不好,我们就会把神给灭掉。洪水来了,西方只会坐船逃跑,我们则是去疏导治理;火并不是神给的,而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;如果大山阻挡了路,我们就把它给挖了。所以,人人都可以成神,通过修行就行。
这里插一句,严格来讲,中国的神,除了上古那几位创世神,其余都是普通人死后成神的,看《封神榜》就知道。而仙则是比神更高级的存在,因为不需要死,活着就可以直接成仙,跟神一样有法术,还能长生不老。所以,中国的仙,在西方是没有对照的,这种高级货只有中国才有,这也难怪荣格老先生理解不了什么是元婴,什么是身外有身。

最后,八卦一下荣格的小红书。
先讲我的一个经历,有一次参加本地的心理学爱好者的聚会,我就分享了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现象,那就是我几乎不需要跟任何人倾述,所有的烦恼我都可以通过思考一一化解,有人就说,你这属于天生的心理学家。
其实,我想表达的是,西方心理学并不是一个解决心理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。东方哲学,或者说是东方文明,因为哲学这种划分是西方人的思维,东方人认为所有的知识是一体的,不可划分,也不能分割的。因为越分就会越细越分裂,各学科之间的链接就断了,成为一个个孤岛。
这个问题不仅仅心理学有,各个现代学科都有,医学、经济学、国际关系学等等。所以,我相信, 东方思维的这种整体观,是现代学科的救星。
好了,再扯回来,说一说荣格的小红书《 The Red Book》。其实,荣格本人起的拉丁书名叫“Liber Novus”即《新书》,可见作者非常重视,认为是自己的新发现,或者说是新成就。那为什么叫红书,是因为后来出版的时候封面是红色的,所以就起了这么世俗且简洁的书名。
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一本很隐私的日记,记录了16年间作者的一些“自我实验”,但有意思的是,荣格本人和家属都不让出版,直到去世后的很多年,这本书才得以让世人所看到。
为什么一直藏着掖着?因为书中记载的一些内容,会让人认为荣格本人的精神状况出现了问题,嗯,就是我前面说的,西方心理学的一个大问题,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学家,在接触太多病例后,会被传染,会得心理疾病。
好吧,我承认,为了证明我对西方心理学的偏见成立,才把小红书给翻出来的,不相信的话,大家可以去看看,别的不说,荣格的手绘还是挺不错滴。



红书中荣格亲自创作的手绘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 (转载请注明出处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