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闭气功与宝瓶气究竟有没有用?

文/刘尊元

有一位朋友曾跟我,他小时候学气功,师傅一开始就叫他们憋气,看谁憋得久,以前,我就当一个笑话来看,但后来,随着对冥想修行的深入了解,我就笑不起来了。

第一个“气”,这是我们现在的简化字,它代替了繁体的“氣和炁”,以至于我们现在“氣”“炁”不分。先来看看“气”字的演化过程,可以看出来,现在“气”字是回归到了金文或者说是小篆上来了。商代甲骨文的气字,就象是天上云气漂浮的样子,为三条长短不一的横线。与“三”相似,但也有细微差别。甲骨文“三”三横等长;而“气”三横长短不一,上下两横较长,中间一横较短。可以看出来,这个回归让气更纯粹,不再是只跟食物或火或水有关联的产物。

第二个“汽”是跟水有关,什么水蒸汽、汽化、汽水,后来由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,又产生了汽车、汽轮船等。《说文》中的解释是:汽,水涸也。意思就是水变干涸,被蒸发了,就生成“汽”。

第三个“氣”是“餼”(饩,读作xì)的最初写法,当然后来也很少用“餼”字,更多是用“氣”。从“餼”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本意,就是吃食物而产生的能量物质,后面泛指很多气,比如天气、空气、脾气、运气、气息等等。可以说,气是很中国化,很复杂的一个字,跟不同的字搭配,就是不同的东西。

第四个“”,这是战国时的写法,我们前面讲过的“行气玉佩铭”文上就是这个“”。它跟气是相通的,但由于下面多了一个火字,我想当时的人们应该是另有深意的,只不过现在已经不知道具体的意思了。简单猜想,应该就是由火产生的气,可能是外在的火,也可能是内在的火,如果说的是内在的火,那就跟我们下面要讲的“炁”很象了。

第五个“炁”,上面一个无,下面四点代表火,不是水哦。《老子道德经序诀》上说:五藏生五炁,意思比较明确,这个“炁”是由五藏所生。后来,修行人士为了说明产生自身体内部的“气”,就用这个“炁”来代替,比如元炁、真炁。我们有时了为区分与其它气的不同,也会用这个”炁”字来代表。

第六个“暣”,由太阳所产生的气,大体上也可等同于“气”字,当然,你也可以把它叫做“阳气”:)

第七个“気”,这是日本人创造的写法,是“氣”字的简化版。

好了,说了这么多,其实,我们主要是想区分“气”和“炁”的不同,“炁”是有火在下面燃烧,而“无”中生出来的一种能量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精化气”的过程。这里的精,就是肾精,肾精不是精子,男女都有,应该说是碳基生命的一种能源,有点象是电对于硅基生命,但又有不同,碳基生命除了需要气还需要营养物质。

好了,言归正传。

“宝瓶气”和“金刚诵”是瑜伽和密宗的修行方式,具体的方法网上有,这里就不啰嗦了。简单理解,金刚诵是在吸气、住气和出气的三个阶段,分别念诵“嗡、阿、吽”三个咒语,很象数息,所以也叫“金刚数息观”。

而宝瓶气以闭气为重点,分别为引息吸气、满息闭气、均息散气和射息冲气。两者的修行其实比较象,重点都在“住息”也就是“闭气”,从而引发“拙火”,又叫丹田火,最终达到“拙火定”。

练宝瓶气之前还要先学九节佛风,再配合一些瑜伽动作,比较具有表演观赏性,显得比较花哨,很能吸引一些不明真相的人。

透过现象看本质,今天就仅讨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“闭气”到底有没有用?

首先声明,我对密宗向来都有偏见,一直觉得在剑走偏锋,不是说它们没用,而是不适合大多数人,或者说极容易出问题。修行之路千万条,我不建议大家选这一条,具体原因下面我会展开来说。

宝瓶气的闭气,从最初的一两分钟到后面的一两个小时才算成功,原理看起来很简单粗暴。就象跑步一样,一开始只能跑一两公里,慢慢锻炼就可以跑完全马,但,这背后的原理真是这样吗?

跑步的一公里是从0到1,后面的全马是从1到100,没毛病。但是呼吸的长时间停止,可不是这种线性发展,而是整个的身体机能发生突变,进入到一种节能模式,不再需要这么多的氧气,身体暂时进入到休眠状态。所以说,修行中出现的长时间止息现象,是从1到0的过程,而这个0就是那个突破点,是发生了质变,而不是一直在量变。

闭气,就象是一个开关,当你不再呼吸之后,整个身体都会生变化。不同之处就在于,普通人会觉得难受,因为身体没有经过改造,受不了这种缺氧的变化。而修行得道的人,会立刻适应,并做出相应地调整,立即进入到节能模式。

那,问题来了,长时间练习闭气,会不会也能突破那个点?

以前我是持怀疑态度的,但现在比较谨慎了,难说就有人可以做到,这也不好说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种方法在我看来很笨,一是他没搞清楚这背后的基础逻辑,二是有其它方法也能达成,三这样练下来会很辛苦,四极容易出问题。

密宗的很多方法都容易出问题,除了这个宝瓶气,还有前面提到的九节佛风,以及我以前提到过的白骨观不净观等等。

既然我们已经给大家摸索出了一条“简单、易行、还很快乐”的修行捷径,大家就不需要随时冒着风险,还整天苦哈哈地修。

条条大路通罗马,我们的“失止空·中式冥想”是其中最直、最平坦、最漂亮的那一条:)

番外篇:

为防有钢筋怼我,说你说的不对,白骨观和不净观是佛家禅门的,不是密宗的。的确,禅宗也有,但就象宝瓶气也源于古瑜伽,所以说,密宗是吸收了很多禅宗和瑜伽的东西,是一个缝合怪。这个很正常,属于文化交流,思想融合,很多宗教都是这样。所以,这个锅也不能全让密宗一家来背,好吧,我承认我对密宗还是有偏见。

下面附一首黄庭坚的《骷髅赞》:“黄沙枯髑髅,本是桃李面。而今不忍看,当时恨不见。业风相鼓转,巧色美倩盼。无师无眼禅,看便成一片。”
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 (转载请注明出处:)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