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冥想就不要看佛经
文/刘尊元
我一向主张实修,就是以冥想修行为主,少看,或者不看佛经。为什么?一、没翻译好;二、佛经只是修练冥想的心得体会,以其看佛经,还不如直接修行来得直接有效。
佛祖圆寂之后,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,在世时以及过世后很长一段时间,佛法都是靠口传(摩揭陀语)。佛祖的话,能记住多少,在传的过程中有没有遗漏,是否存在自我主观判断的筛选,就是把认为重要的保留下来,不重要的删除掉。留存下来的,又有多少是佛祖的本意(有无掺假),有多少是自己的理解,这些理解,又是否正确?这些,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了。
佛祖圆寂后的第二年,弟子及信徒们举行了第一次集结,整理其教言,没有留下文字,只是口头留存。一百一十年后第二次集结时,佛教开始分化,各派别用当地的语言口口相传,或许有文字记录,但不能确定。再过一百二十五年后第三次集结,这次应该有文字留存下来了,估计是用的婆罗米文或巴利文。
经过西域时,有些又被翻译成当地的经文,比如吐火文,再后来又被鸠摩罗什等人翻译成汉字。当然,也有象法显、玄奘直接去古印度的人,但也是在佛祖圆寂近一千年后,所看到的佛经已经是梵文版的了。每一次的翻译,都加上了译者的理解,所以最终你看到的佛经,跟佛祖的本意有多大差异,这就见仁见智了。
现在的流传下来的经书基本上都是大乘经典,而小乘或者叫南传佛教经典只有几部阿含经。下面为了讲述方便,我们还是以大小乘来区分。做为早期佛教经典,这几部经书更接近佛祖的本意。大小乘的区别重要的一点是,小乘修的是罗汉道,就是自己悟道就行了,做个快快乐乐的自了汉。而大乘修的是菩萨道,有大家一起乘船到达彼岸的意思,这个就很难了。你想想看,自己悟道尚且很难,还要带领大家一起也悟道,这不是难上加难吗?
小乘到大乘的转变,其实就是一个哲学流派向宗教的转变。出发点很好,就象富人带动穷人共同致富,实际执行起来有多难,我们自己心里都有数。当佛学变成佛教,一个很大的变化,就是出现了很多传教的人。传教,我认为是现代宗教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。当然,佛教做为最早出现的宗教,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,叫弘法,或者普度众生,是不是比后来的其它教派高级得多。
传教者,这是现代宗教与原始宗教最大的不同,正因为有了这些人,宗教才得到了巨大的发展,也才出现了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世界三大宗教。基督教的布道者,伊斯兰教的传道师,都是跟佛教学的。说白了,就是以传播佛法教义为本教的主要内容。口口相传,放在现代就是病毒式营销,是非常厉害的手段。对于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普通大众,是很容易被洗脑。
由于以上原因,佛经中有多少内容是佛祖的真实想法,我们不得而知,为了不舍近求远,还不如专心冥想,少看佛经。六祖慧能正是参透了这一点,才提出来日后光大禅宗的法则:教外别传,不立文字,直接人心,见性成佛。还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不立文字,他说:佛法就象月亮,而文字就象是手指,手虽能指月,但会让人误以为手指就是月亮。所以,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去看,而冥想就是直接看月的法门。如果还有人怀疑佛经就是冥想的心得,可以去看我之前写的“看《金刚经》学冥想”,这里就不再重复了。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 (转载请注明出处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