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要趁早
文/刘尊元
出名,可以迟一些,但修行,一定要趁早,因为,晚了你就修不成了。
要想进入到禅定,天人合一的境界,就必须要气血充盈,气足了之后才能让经脉通畅,这时,你才算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,也才能触发休眠机制。
拿比较相近的动物冬眠来对比,就比较好理解了。休眠之前,一定是要吃得饱饱的,最大层度地储存能量,也就是脂肪。等到冬天到来,天气变冷,身体的体温也随着降低,当降到了某一个点,冬眠机能就会被触发。
我相信,在远古时代,尤其是经历了三次大冰期之后,能活下来的动物,都学会了冬眠。后来随着全球变暧,很多物种不需要冬眠也能生存繁衍,但是这个基因,已经深藏在每个物种体内。
人类是从动物演化而来的,这种能力是一直都具有的,只不过,我们跟现在大多数的动物一样,不再需要,雪藏了这一生存技能。
而且,再次启动时,也不需要吃大量的食物,存储体内脂肪。因为时间较短,不需要这么多的能量。但却要两个基本条件:一、是气血充足;二、是经脉畅通。
为什么修道的人特别强调打通任督二脉,尤其是近代的武侠小说,把这个说得很厉害。其实,人体的经脉一开始都是通的,一直到性成熟期。成年后,各种损耗,各种恣情纵欲,原本充沛的河水就干涸,断流了。
这时,要想修行,只能是重新蓄水,把各个河道连接起来,身体的隐藏机能,才能重新开启。这里的水,就是气,而河道,就是经脉。
那,什么时候修行,才不算晚?
女子二七,男子二八,天癸至。也就是在女孩子十四岁,男孩子十六岁,性成熟之前,是最好的时机。也不用多,早个两三年就很好。太早了,心性不定,很难静下来。我是从初一,也就是十四岁的时候正式开始修行冥想的。
这里插一句,如果你是从天癸至之前开始修行的话,由于气血充足,经脉通畅。所以,是不会有气感,也感觉不到经脉。
打个比喻,生活在湖里的鱼,是不知道有“水”的存在的。只有当某一天湖水枯竭了,它才会意识到:原来我一直生活在水里。同样的道理,我们这些修行早的人,一直以来,气足脉通,所以就不会有气感,更不会有一路打通大小周天的经历。
原来我是不知道这些的,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,很是羡慕那些有此经历的人,并且常常怀疑自己是修的不对,还是资质太差,很有挫败感。后来才明白其中的缘由,现在想想,应该是他们羡慕我才对。
另外,修行早的人,还有一个天大的好处,就是可以开挂作弊。
由于身体经脉一直都是通的,时间长了,大脑中的神经元形成回路,在睡觉或是休息的时候,身体一旦放松下来,就会自动自发地进入到禅定境界。也就是说,别人在睡觉的时候,我们却是在修行。
讲到这里,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修行早的好处。但遗憾的是,绝大多的人,都是在成年以后,才开始修行。那,问题来了,多少岁之后,修行的大门算是关上,不论你如何努力,都很难修成正果。
女子三七,男子三八,肾气平均。女人21岁,男人24岁,身体已发育得完全成熟,气血达到顶盛时期。按理来说,这个时候最适合修行,但问题是,这个时期风华正茂,有几个人能守得住精气不外泄?
女子七七,男子七八,天癸竭。女性四十九岁,男性五十六岁,基本上男女五十岁以后,气血明显不足,很难充盈。
这就象是那道经典的小学数学题,进水管的进水量,明显跟不上漏水管漏水的速度。而在此之前,虽然也是一进一出,但花点时间和精力,开源节流,还可以存上一些。修行得法,也可以成正果。
好了,小结一下。
修行的黄金时期是在天癸至之前,也就是女孩十四岁,男孩十六岁。次一些的是在青春期到成熟期,也就是25岁之前,可以称之为白银时期。再次就是在壮年,也就是50岁之前,青铜时期。
若是等到老年,五六十岁才开始修行,那就只能是起到一定的保健养身的功效,修得正果,基本上是不可能了。

看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:为什么气不足脉不通,就不能修得正果,悟得大道?这个问题,要理解起来可能不太容易,因为它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。
我尽量用你们能理解的语言,解释一下,如果实在听不懂,那也没办法。就象我无论怎么说,也无法向一个从没有吃过蜂蜜的人,描述蜂蜜的味道。只有他亲自尝一下,才是最直接,最准确的。
世人所认为的得道成佛,一定是理解了某个大道理,或者看透了很多事物的本质,处在一个类似上帝视角的位置,俯瞰众生。其实,你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,就会发现这是不可能的。
还有什么道理是我们不知道的?还有什么事物的本质不清楚?现代人所知道的,远比古人多,而且先贤们已把所知道的一切,都记录下来。
那,佛祖在菩提树下,领悟到的究竟是什么?老子在出函谷关前,又明白了什么?他们留传下来的文字,我们真的看懂了吗?
结论就是:他们想要告诉后世的,是一种体验,一种经历,而所有的文字语言,都替代不了亲身经历。所以,即使你看上一万遍也理解不了,只有亲自去体验一次才行。
六祖惠能说过:佛法就象月亮,手虽能指月,但手并不是佛法,而且不用手指也能看到月亮。这里的手指,就是文字。后世人们常被手指弄得晕头转向,迷失在佛法的大门口。所以,才立下了: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至此,佛教才能在中华大地得以延续至今。
在我看来,六祖的说法也不太妥当,佛法并不是月亮,不是人人都能看得到的。如果非要比喻,更象是人参果,只有吃过的人,才知道个中滋味。而所有的文字语言,都是对这个过程的描述,都是些心得体会。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 (转载请注明出处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