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修行词典》之:悟性、慧根、缘份、觉

文/刘尊元

——冥想修行必备工具书

从今天开始,我准备新挖一个坑,就是解释一些修行中的专有名词。

其实,这个想法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,因为在我几十年的实修过程中,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,那就是对于冥想修行中的很多描述,现有词汇已经无法解释,或者说是困难重重。

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的素人来说,根本无法理解,或者直接就理解错了,南辕北辙,结果就是在修行的路上很难取得成绩。

就象阿拉伯数字和各种数学符号,是人们学习数学的工具,修行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工具,或者象医学一样,有自己的专有名词。工具太难,而且即使你创造出来了,还要解释清楚。那还不如直接以现有的名词,只不过把它的意思给说准确,说清楚,说透,这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。

好了,话不多说,切入正题。

今天说的第一个修行名词叫“悟性”,但这个词还有很多同义词,比如“慧根”、“缘份”、“天赋”、“觉”等等,所以,就放在一起讲了。

首先,看看它跟“聪明”有没有关系。

我们一般说这个人聪明,主要是说他机灵、机智,脑袋转得快,有点象爆发力,讲究的是一个字“快”。但,转得快,并不就能转得对,转得好,而且,这种快速反应是建立在已知知识之上的,对于未知领域就不灵了。

举个例子,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一群人去另一个朋友的杂货店玩,这时就看到她父亲在修自行车轮胎,我们几个无动于衷,但其中一个看到了立马去帮忙,这就叫“聪明”或者“机灵”。为什么他跟我们不一样,因为他经历过类似的事,知道这个时候主动一些,能得到别人的另眼相看,为自己增加好感。

我们没经历过,自然看不到这背后掩藏的人际关系。这里所说的经历,有可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,也可能是别人教你的,或者是你从书上看到的,但不管怎样,你是事先知道了,才会去做。先有因,才有的果。

不可能你什么都没经历过,就突然有这样的行为。当然了,也有经历过,但不会去身体力行的,那毕竟属于少数,我们大多数的人,智商都差不多,太聪明和太笨的都不多。

聪明,是建立在“已知”的基础之上的,而“悟性”要求的是我们去理解一个未知的东西,那,怎么办呢?要知道,思维超越不了认知,我们所有的知识,都是千万年的人类智慧结晶,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。

那,这个悟性是从何而来的,真的是电光火石间的灵光一闪?

前面说过,人的大脑结构和思维方式,让我们很难想凭空想象出一个东西或理论,只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修修补补,优化一下。所以,“悟性”的本质还是“经历”,而没有同样经历的人,就会觉得你“悟性”比他高。这样说出来,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失望?没办法,真相往往就是这么简单且朴实,只是我们更愿意相信有神秘且未知的东西存在,比如神、超能力、悟性。

但话又说回来,经历也分三六九等,普通的经历基本上人人都能有,但有些特殊的经历,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遇到。

比如说这打坐冥想中的种种境界,不修行的人肯定不会有,而修行的人当中大部份也不会有,这就造成了一种稀缺性。或者叫知识的真空地带,经历过的人很难把这些知识传递给没有这种经历的人,因为它很难在另一个人的身体复制出来,即使能,也会因为种种原因,有或大或小的差异。

所以才有了禅宗所说的“不立文字”,因为文字毕竟是个二道贩子,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这个经历的全貌,再加上描述者的水平,以及观看者的能力,会让这个文字离题千里,还不如不看。

就象你对一个从没有吃过蜂蜜的人进行描述,不论你怎么说,都不如他亲自尝上一口。更好的例子就是盲人摸象,在《五灯会元·卷八·清溪洪进禅师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僧问:‘众盲摸象,各说异端。忽遇明眼人,又作么生?’师曰:‘汝但举似诸方。’嗯,我是不太认可这个禅师的做法,但这也是无奈之举,最好的方法还是让他们亲自看一看,只不过谁又能让盲人复明呢?

芸芸众生,就象是盲人,只能触摸到真相的一小部分,而且,这一部分还未必是真的。就象现代科学,总是在不断地修正或推翻之前的理论,究竟能不能找到真相,找到之后又能有什么改变,我们不得而知,只知道这一路上会产生很多的烦恼。那,以其苦苦追寻,还不如现在就放弃,充分享受每一刻的幸福。这,也就是禅宗的主要思想,不思过去,不想将来,活在当下。

只不过,快乐有很多种,你也不要老是沉迷于一种快乐之中,而忽视了其它别的快乐。对,“沉迷”是“悟性”的天敌你只有不断地去探索新的快乐,才会有比别人更强的“悟性”。

人,只要还是以肉身形式存在,就是为了追求快乐,不同的是普通人追求的是普通的快乐,而修行人追求的是另一种快乐。暂且不论那种快乐更好更高级,就经历或拥有的数量来说,修行人比普通人多了一种或几种快乐,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
人生,最重要就是经历,尤其是那些快乐美妙的经历。而人又往往会陷于“舒适区”不能自拔,比如喜欢喝酒的,一辈子只知道喝酒快乐;喜欢打麻将的,就天天打;爱吃的,就到处找美食。对于其它的快乐,他们没有意识去了解,这就是“悟性”不够,也可以说是没有了好奇心,对于新快乐的获得,没有兴趣或没有信心。

以前看过一个学生在笔记本上写道:醒悟早学习好,醒悟晚学习差。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早早地醒悟,但这的确是一个好例子。在学生时代,你就要尽早地领悟到,只有学好一条路,这样,你才会获得更多的资源。当然,现在可能不一定了,但在我们那个年代,的确是如此。

反观我自己,在学生时代就没有这个悟性,也没有一个人给我点一下,导致没能从这条道上获得更好的回报。不过,即使有人告诉,我也很可能领悟不了,因为没有过类似经历,理解不了。还好,失之东隅收之桑榆,在学业上表现一般,但在修行路上,因为种种机缘,赢在了起跑线上,人生,就是如此奇妙。

我想说的是,每个阶段,我们都会遇到“悟性”发挥的时刻,或者叫做跨过人生中的一道道坎。有的人在初期“悟性”爆表,中期或后期可能就比较拉胯,没有人每一步都能踩准,遗憾后悔才是主旋律。

对于一个沉迷于当下的人,你是很难去改变的,就象我曾经也有一段时间喜欢喝酒,喜欢跟同一群人吃喝玩乐。但,经历过,知道也就那样,就不会再沉迷。就象看一本书,不能老看前面那几页;玩游戏,不能老呆在新手村;去旅游,不能老是去同一个地方。

探索未知,是人的天性,只不过很多人早早就失去了,而有的人,一辈子都还是不忘初心,牢记这一世的史命。
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 (转载请注明出处:)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