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时代都需要一本能读得懂的修行笔记——《太乙金华宗旨》读后感-2
文/刘尊元
丹道,以精水、神火、意土三者,为无上之诀。精水云何?乃先天真一之炁,神火即光也,意土即中宫天心也。以神火为用,意土为体,精水为基。
丹道,也就是练内丹修道,是以“精水、神火和意土”配合完成的,这三者是关键。精水就是先天真炁,也就是肾精,精化气,气化神,神还虚。神火就是光,前面说过的目光,眼神。意土就是天心,两眼中间的位置,我认为是松果体。把意土当做炉鼎,精水做原料,用神火助燃,练制内丹。
好了,这就是内丹的修行原理,对不对,不知道。但我觉得,这是把炼制外丹的原理直接照搬到内丹上来,虽然很容易理解,但可能有失偏颇。
以我的认知来看,肾精化气,直接在肾脏部位就已完成,所以它会流入到最近也是最大的一个气海——丹田处,丹田气满之后,会沿着尾椎、脊柱,过头顶、天心(上丹田)、膻中(中丹田),最后回归到气海(下丹田),这就是所谓的小周天。
再以我的经验来看,下丹田的气还会向下走,沿着足少阴肾经流动,就象两股温泉一般,这就是大周天。
盖身中有魄焉,魄附识而用,识依魄而生。魄,阴也,识之体也。识不断,则生生世世,魄之变形易质无已也。惟有魂,神之所藏也。魂昼寓于目,夜舍于肝,寓目而视,舍肝而梦,梦者,神游也。
身体里有魄,魄依附在识神上,而识神又因魄而生,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,你中有我我中有你,不可分割。魄是阴的属性,识神是它的形体。只要识神不灭,则不论生死轮回多少次,魄都一直存在,只是跟着你在不同世的身体变化个形状,换个躯壳而已。只有魂,是元神的藏身之所。魂白天藏在眼睛里,夜晚居住在肝脏,在眼睛时能看到影像,在肝则会让人做梦,梦就是魂在神游。
魄和识神,魂和元神,有着很亲密的关系,这点我是认可的。至于魄是不是就是识神,魂就是元神,不知道,也许真的是一体的两面。
故回光所以炼魂,即所以保神,即所以制魄,即所以断识。古人出世法,炼尽阴滓,以返纯乾,不过消魄全魂耳。
所以,回光就是为了修炼魂,为了保住元神,控制魄,切断识神。魄属阴,魂属阳。古人修道,要把阴性属性给炼干净,只保留纯阳的属性,不过是把魄全都消除,只把魂给留下。
嗯,这个我也不太认可。上面我就说过,识神和元神是两套不同的系统,也并不是识神退位元神才会显现,元神一直都在,而且一直都在工作,只不过只有把识神关闭了,才能发现,哦,原来元神是这个东西,原来它是主管这些的。
举个例子,当你冥想打坐达到入定的境界,这时就是识神系统被暂时的关闭,读取不了任何信息,大脑中也就产生不了任何的念头和情绪,但是,重点来了,你依然知道两件事:一你还活着,二你是你,不是别的什么。
一切好色动气皆魄之所为,即识神也。死后享血食,活则大苦,阴返阴也,物以类聚也。学人炼尽阴魄,即为纯阳也。
一切喜好、欲望、情绪都跟魄有关,也就是我们说的识神。人死后识神享食血肉,活着的时候则比较痛苦,因为处处受到限制。识神是阴性的,死后的世界也是阴性的,物以类聚,就比较快活自在。修道就是要把阴性的魄给修炼干净,剩下的就是纯阳,吕洞宾不就是号称纯阳子,所以后人又叫他吕纯阳,可见,纯阳是修道人的终极追求。
初行此诀,乃有中似无。久之功成,身外有身,乃无中似有。百日专功,光才真,方为神火。百日后,光中自然一点真阳,忽生黍珠,如夫妇交合有胎,便当静以待之,光之回,即火候也。
刚开始使用这种回光的方法,会感觉似有似无,以后功力深了,就能达到身外有身,叫无中生有。什么是身外有身,就是除了你自己原有的这个身体,还有另一个身体出现,这个身体就是元神。当然,一开始它只是个元婴,慢慢长大就成了元神。专修一百天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日筑基之后,光才变真,神火才修成。百日之后,在光中就会诞生一点真阳, 开始时有一颗珠子大小,就象夫妻交合之后怀胎,这个时候就只需放松静待,回光的方法,也就是火候控制的方法。
这里说的是如何运用回光的方法,来培养出阳神,这也是道教修行的终极目标。注意,这里说的是道教而不是道家,道家不追求这个,道家追求的是“无为法”,是“自然法”,该生就生,该死就死,尘归尘,土归土,人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,死亡只是让我们重新回归自然。道家不追求永生,不追求身外有身,不追求阳神。正是因为有了死亡,生才有了价值,两者是相互成就的。
对了,还要补充一点,首先是控制身体的有两个神:识神和元神,而元神又分为阴神和阳神,道教追求的是阳神,纯阳之体才能出阳神。而阴神对应的也就是纯阴之体,那属于鬼修了,也就是在人死后,就变成了纯阴之体。这种方法是被道教所不待见的,属于旁门左道。
夫元化之中,有阳光为主宰,有形者为日,在人为目,走漏神识,莫此甚顺也。故金华之道,全用逆法。
天地之中,光是生命的主宰,有形的是太阳,在人的身上就是双目,从眼光中损耗元神,是一件很常见的现象。所以,金华之道,就是要采取回光的方法,不让元神漏尽。
人类80%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,处理这些信息要消耗多少能量,减少信息的摄入,就是在节能。有人可能会说,不能减,减了我如何生存,如何跟别人竞争。其实,很多信息并不重要,对我们的财富、快乐没有一点影响,相反还增加了许多的焦虑和病痛。
光不在身中,亦不在身外,山河大地,日月照临,无非此光,故不独在身中。聪明智慧,一切运转,亦无非此光,所以亦不在身外。天地之光华,布满大千,一身之光华,亦自漫天盖地。
这个光,既不只在人的身上,也不只在身外,而是山河大地,日月光照,整个世界都充满了。聪明才智,一切事物的运行,也都依赖这个光。天地光华布满大千世界,一个人的光华,也弥漫在整个天地。
所以一回光,天地山河一切皆回矣。人之精华,上注于目,此人身之大关键也,子辈思之。一日不静坐,此光流转,何所底止!若一刻能静坐,万劫千生,从此了彻。万法归于静,真不可思议,此妙谛也。
所以只要你一用回光之法,整个天地间的光华都会回到身体里。人的精华,集中在双眼,这个是非常关键的,你们一定要重视。一天不静坐,这个光就会随着眼睛流转外泄,什么时候是个头。假如能静坐,那怕只是一刻,纵有万千劫难,也从此有了了断。世间修行的千万种方法,都是以放松入静为主,真不可思议啊,如此玄妙。
他的这种说法,不好验证,但也属于传统道教修行的理论,就是修行除了让自身的肾精化为元气以外,还可以吸收天地之间的精华。也有说是灵气的,认为灵气也是一种能量,修仙小说里灵气可用来施展法术,提升战斗力,但跟先天本命真气不同,后者也可用来施法,效果更好,只不过会折寿。
未完,待续……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 (转载请注明出处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