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《胎息经》的番外篇

文/刘尊元

起因是看了一下网络上对《胎息经》的注解,看了两篇,一个查不到名字,暂且叫他无名氏;另一个是张义尚。大体看了下,觉得还是无名氏的比较靠谱。而张义尚的引经据典,完全没说到点上。但后来又看到张义尚的就《胎息经注释》答读者问,感觉还是有些真材实料的,虽然我还是不认可他对《胎息经》的解读。

张义尚老先生

下面就带着大家看看他文章中有意思的部分,以下是原文,大家先看一遍:

1982年第3期《气功》杂志载拙作《胎息经注释》一文,多年来不少人来信赞我注释,比之《云笼七签》中葛洪所论和王文禄、幻真诸前辈所注超胜,但经中有些语句,尤其入手二句还不无疑义,希望我能更进一步地解释。其次,认为《气功》所载非全豹,希望我能把原作全稿复印出来,分惠於同好。回答如下:

《胎息经》是我国古代气功文献中的精品。胎息二字,胎是圣胎,乃真神所结:息是真息;乃内外呼吸气停(真息无息)所成。只此二字,已明明指出神之与气,互相对待,互为其根。神属阴,喻之为汞;气属阳,喻之为铅,此是本身之阴阳。神是性。气是命,性不离命,命不离性,二者是二是一,即是性命双修。故虚靖真君日:「神是性兮气是命」。曹文逸仙姑曰:「我为诸公说端的,命蒂从来是真息」。

经首二句,「胎从伏气中结,气从有胎中息」。话是两句,事只一端。前句言神(胎即是神之喻),后句言气。而神气合修之主旨,专在「伏气「二字,乃是修习之手段。气如何伏?又专在「凝神」。故虚靖真君说:「神不外驰气自定」。并且经中言神气之重要, 有「气入身来为之生。神去离形为之死」句;言神气之互根,有「神行则气行,神住则气住」句;言修习之方法,有「固守虚无,以养神气」和「若欲长生,神气相注」句。虚是虚其身,无是无其气;曰养则不是勉强造作,而是自然而然,两者相注如水乳交融。反反覆覆,都只是神气二字,真可谓「知其要者,一言而终」也。

总上可知:「胎」是比喻心神能安住不动,也就是出生定力。道家谓之为内丹或阴丹,须已摆脱了身外的呼吸和身内脏器功能,即一切气化之气的干扰方能形成。到了那个境界,是为「伏气」。就是自然地不觉有内外呼吸之痕迹,而唯一神独耀,故曰「胎从伏气中结」。在此圣胎凝结之同时,内外气息亦自归於寂灭,故曰「气从有胎中息」。古仙曰:「脉住气停胎始结」,陈泥丸祖师曰:「我昔功夫行一年;六脉已息气归根,有一婴儿在下田,与我形貌亦如然。」皆可为证。

还有必须知道的,玉蟾仙翁曰:「昔日遇师真口决,只是凝神入气穴」。气穴,一般都指为脐下之下丹田。实际上所谓气穴,我得真师指授,乃是在静定之中,真神与真气相依相抱而合一;换句话说,即是以气为穴而神凝之,所谓「神入气中, 如在深穴之内」者是也。善乎闵一得真人之言曰:「圆虚圆寂,圆清圆和,何内何外?何有何无?生生化化。一付如如,还返妙用,如斯如斯,成身内身,是名真吾」。此种高级层次功夫的行持,是不拘行住坐卧,只要能祛除一切杂念妄想,不思过去未来,惟用现前一念,将全身放松,与整个宇宙太空法界融为一体,则气自养。如是熏习既久。自见「灵光独耀,迥脱根尘」矣。

总之,《胎息经》之所指示者,乃是直接从神气人手,一而不是在后天幻躯上去纠缠。这符合於老子「外其身而身修,忘其形而形存」之旨,亦符合於《谭子化书》「忘形以养气」之诀,故在古代气功中,乃是比较高级的层次,除了真正人元丹法乃依同类阴阳而修外,此则是本身阴阳亦通虚空阴阳之唯一可靠而无偏倚之大道,至简至易,至圣至神者也。

至於拙作《胎息经注释》之原稿,本名《胎息经笺疏》乃辑入了各门各派有关入门之语句作印证而成,将来如有必要,考虑修订单行。若就真实修持、真实受用而言,则正如白真人所云「一言半句便通玄,何用丹书千万篇」!若就最高境界而言,则「举心便错,动念即乖」!总上所述,皆是葛籐,应早承领三百痛棒去!

好了,看完全文我再来说一说这篇文章的可取之处:“凝神入气穴”,他的解读让我若有所悟,但深思之后又觉得不全对,下面我就详细说一说。

气穴或者叫气海、丹田之说,由来已久,仿佛各家都认可了这种说法,或者说没有任何异议,但,真的是这样吗?

一直以来,我就有所怀疑,但苦于找不到更好的理论,直到看了张老的解读,觉得有一定道理,为什么说有一定道理,而不是全对呢?就象是对光的解读,波粒二相同时兼具,我想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是这样的,比如今天要说的气穴。

张义尚说他遇到过真师,告诉他真正的“气穴”是到了入定的境界时,神与气相互交融,或者叫元神显现,与元气相遇时,合二为一,这才叫:气入穴中。还进一步解释,就是以气为穴,作为一个载体,把神装到里面,神入气中, 如在深穴之内。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:神凝气定,或者叫凝神入定。

把气当做一个容器,这个脑洞有点大,感觉就象是黑洞一样,虽然小,但可吸进很多东西。或者象道教所说的秘境、仙境,洞天福地一般。

内丹,就象是一个体积极小,密度极大的物质,就象是小型中子星或小黑洞。好了,不说了,再说就把修仙和科学的界限给打通了:)

再说说我为什么认为他不全对,因为之前我们讲筋膜的时候得出过一个结论,那就是筋膜就是气的载体和通道,也就是装气的容器和管道,而下丹田处,的确是人体内筋膜最集中,最厚实的地方,这是肉眼可见的。

所以说,气可能同时具有“能量”和“容器”两种属性,不知道大家对此有无不同见解,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交流。
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 (转载请注明出处:)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