冥想修行中的麻木感是好还是不好?

文/刘尊元

——有痛感的麻就是血脉受阻,无痛感的麻则是放松的前兆。

传统的观点是,在整个的修行活动中,出现任何的:酸、麻、胀、痛,都是气脉不通的表现,不用去理会,等气脉通了,就不会出现了,但真的是这样吗?

首先,麻有两种,一种是又麻又痛,就象我们不小心撞到手上的麻筋儿,或是在地上蹲太久,突然站起来腿会又麻又痛,要缓一下才会消失。

这也是大多数人都感受过的麻木感,大多都是因为同一个姿势保持太久,末梢血液流通不畅,从而导致局部供血不足。而神经组织细胞都需要血液的供应,一旦血液循环不好,就会影响细胞的供血、供氧,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,继而引发麻痹感。

另一种麻,就是在冥想打坐过程中的酥麻感,跟上面所说的类似,但有两点明显的区别:一、是麻而不痛,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疼痛感,只是单纯的麻,象是微弱电流通过的酥麻感,不痛不痒,还挺好玩。二、是只要身体一动,这种麻木感就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如果出现这种麻木感,那恭喜你,接下来就将会体验到神奇的“触觉消失”。因为麻着麻着,触感就会消失,最开始是手脚等神经末梢,然后是四肢,再后来是躯干,最难的是胸背部,如果全身上下的触感都消失了,那就会进入到更神奇的“入定”境界。

所以说,麻木感,是修行过程中,你最先感受到的第一个神奇体验,就象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,以后还会有很多好玩的现象在等着你。

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麻木感,它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?

前面我们说过,医学上对“麻”的理解,是因为血液流动受阻,进而影响到周围神经组织受损。大脑作为神经组织的一部分,再通过另外两个神经组织:脊髓和周围神经,控制着整个身体的运作。所以,周围神经组织一旦受到影响,就会立刻传递给大脑。

那问题来了,平时我们所说的麻木感,是因为体态姿势不对,压迫了血管,影响到血液的流动。但是冥想修行过程中,尤其是采用躺姿时,身体是很自然很放松的,不会有任何挤压,影响到血液的循环,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麻木感?

那是因为身体放松到一定程度,血液流动自然会变得缓慢,当慢到一定程度时,血氧含量大幅降低,身体会自动进入到低能耗模式,而周围神经组织就会暂时性地停止工作。这时,大脑以为周围神经组织受损了,就会有麻木的感觉。但是,并没有真正的受损,所以不会有任何的疼痛感,而且一旦身体动了一下,整个的周围神经组织重新被激活,麻木感就会立刻消失。

身体放松,血液循环变慢,这个很容易验证,比如你在量血压时,坐着量一次,再躺着量一次,肯定是躺着量的数值要明显的低一些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家里试一试。

这也是我一直提倡冥想时,最好是躺姿和坐姿交替着用的原因,因为躺着更容易放松,放松了血液流动变缓,周围神经组织受到影响会暂时关闭,进而触发触觉的消失,再接下来就是一系统的神奇现象。

好了,再说一说坐姿时的麻木感。也是分两种,一种是又麻又痛,一种是麻而不痛。

盘腿,尤其是双盘,对于初学者,尤其是柔韧性不好的,是非常不友好的。你们盘过的就知道,血管绝对是被压迫的,这就会导致血液流通受阻,又麻又痛是肯定的。但,为什么有的人不会麻,那是因为他们柔韧性好,对血管的压迫小。长期做筋膜拉伸,或是盘腿的人,自然柔韧性就好,习惯了嘛。

所以,并不是气脉通了就不会麻,当然,跟气脉可能也有关系,毕竟气脉跟血脉是在一起的,气脉通道很可能就是遍布全身的筋膜系统。麻的原因,更多是跟血液流动有关,流动的速度正常,就不会麻,慢了,或者受阻了,就会发麻。

盘腿,我还是主张散盘,这样对血管的压迫是最小的,腿脚不容易发麻,身体更容易放松,也就更容易出效果。

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追求双盘?一、是这样看起来比较酷,因为平常人不容易做到,我能做就说明我比较牛。二、是古人,不论是佛家或道家的高人,好象都是这样盘的,照着做就行了,别问这么多为什么。

其实啊,古人之所以大多采用双盘,主要是这样盘的腿,结构比较稳定,不容易散开。因为只要身体一动,比如腿突然散开,全身的触觉就会重新回来,这样一来,就会出定了。古代修行者,一盘就是几个小时,甚至是几天,所以双盘是他们的首选,这就不奇怪了。

而对于我们广大的初学者,根本盘不了这么长的时间,也没那个必要,所以还是以散盘和躺姿做为首选最为妥当。

公众号:失止空(szikong)/ 网站:szikong.com (转载请注明出处:)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